文明
我們對於歷史的認知也僅僅是常識。歷史的唯一作用也只不過是為了考試,很少人會真的閱讀整個的歷史。就連學校也是這樣,重視考試多過於知識。久而久之,香港人對於歷史的認知就相當缺乏。除了常識以外,就對於歷史一無所知。香港也很難誕生真正的歷史學家,所有人都只不過是自稱歷史學的歷史學家。
很尷尬的說,無論派多少份歷史的額外資料都好,也很少人真正明白到歷史是發生甚麼事情。我非常坦白說,歷史教科書對於描寫歷史的描寫永遠不足夠令到人們產生對於歷史足夠的認知。
美國獨立戰的成因並不是僅僅茶稅,而世界第一次大戰的成因也不是單純的暗殺,而美國參與世界第二次大戰也未必和珍珠港事件擁有太多的關係......。
這些其實你單純閱讀歷史,就很自然知道這些事情。也不太需要歷史學家的解讀。很坦白地說,看維基百科還比起初中的歷史教科書知道得更加詳細。
我明白到即使擁有一千小時也不會教會很多東西。但是都應該至少教一下歷史,而不是單純的常識。
無論美國獨立戰、抑或普魯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學校也只會簡單教兩句,或者德國的歷史教育更好會更加理性去看待歷史。重點並不是這樣,重點是人類分析晒所有的成因,就連最基本的歷史也不知道。
美國獨立戰的成因當然不是因為茶稅,而是人權。英國國王說加稅他們只能夠接受並不能夠有任何反對權,他們在英國根本沒有任何議席並沒有話事權可言。再加上美國人一直以為自己是正統的英國人,但是英國人根本不把美國人視為自己的一份子,地位和待遇並不平等。美國人的人權永遠比起英國人低,或者就連最為基本的人權也沒有。
正如湯瑪斯·潘恩的《常識》所言,英國並不是美國的母親,殖民地之間的關係是建基於利益而不是情誼。但是這些其實都很需要代入歷史背景才知道的事情。然而很多人只是對於波士頓有所認知。像是七年戰爭中傳奇殖民地軍官華盛頓永遠無法晉升英國軍官,而英國本土則可以隨便派一個人管治美洲殖民地。這些問題日積月累,到最後還是一瞬間地爆發。
一戰德皇的愚蠢就不用多說,中東確實也被稱為火藥庫。而法國的復仇主義則是俾斯麥幻想的產物,儘管血洗巴黎是俾斯麥無法預料和控制。明明擔當法國的大使,卻對於法國各種的外交預判都是錯誤。
無可否認俾斯麥是一個極度優秀的外交家和政治家,甚至可以說歷史數一數二。其他人只是捲入歷史漩渦之中,可是俾斯麥他卻能夠控制歷史的走向。但是他對於法國各種誤判和操作,也實在太過誇張。從一開始他就對於法國各種的理解就是錯誤。
俾斯麥高估了法國復仇主義的情緒,基於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社會情況,至少並沒有他想像中高。他精算法國花上至少幾十年才可以還清的賠償,法國政府也只是用了幾年就還清。俾斯麥由始至終都認為法國和德國無可否認終有一戰,他只能夠推遲到戰爭直至德國有利的情況。只能夠歷史轉變得太快,他也跟不上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轉變,還停留在法蘭西第二帝國的時代。
但是他對於法國的操作還是棋差一着。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