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這也很多原因,也很難說得清楚。香港可以說全世界入面教育覆蓋得最好的地方,由幼稚園到大學幾乎費用全免。但也很難有一個地方的教育好像香港如此扭曲。
也很難說甚麼的事情。太多事情想說,到最後甚麼也說不了。問題太多,只能說一句都已經習慣了。真的已經習慣?如果說考試是一座一百層的高塔的話,那麼愈上去的人就愈失去自我。你以為這是《來自深淵》。
的確,因為現實剛剛相反,只有失去自我的人才能夠爬上高塔最頂層。而我也曾經爬過。到最後犧牲了許多,才能夠拿到我人生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名。然後我就由高塔上面跳了下來。反正都只是排名,跳不死人。
香港的社會並不會有人覺得可以培養出學者。就算出到外國也是一樣。香港很少會有知名的學者,本來香港就不是重視學術的地方。無論學校抑或家庭只會重視你的常識多過你的自我,更不要談政府如何重視學術的發展。香港專家只不過是一個笑話。
考試並不存在任何意義,並沒有多少個小學生真的會為了考試而溫書。可是就算真的取消小學的考試制度也沒有任何用處。沒有壓力的小學生由頭到尾都沒有壓力,會有壓力的小學生就已經不是小學生。也不見得改變小學的教育制度會對於他們有甚麼改變。
西方的開放式教育永遠都比起東方的填鴨式教育好。我想說西方的開放式教育永遠都是一種迷思。世上哪有這麼多啟發和鼓勵性質的教育,期望小學生能夠主動發掘知識和興趣是不符合常理。
小學生就應該玩耍。就算退一百步說,小學生有興趣的事情也未必是他將來的職業,有很多事情就連小學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做甚麼。無論發展天賦抑或發掘知識,也不是小學生這種年歲應該進行的行為。
我並不知道哪一個教育是最好。或者永遠被哲學王統治都是最好。
海外留學這一點其實對於十五歲的學生來說也未必適應得到。全家移民無論對於大人或者小孩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也很難說到底是否諮詢小孩的意見比較好,因為小學生可以作出決定那麼就不需要監護的大人。
可是這個世界存在著一種旅行民族,即使四處海外移民也相對輕鬆。那是難民民族,以色列猶太年。他們本來就流行家庭教育,也就是傳統的宗教教育。
家庭教育我也很難說甚麼,本來就是極度複雜和多變。歷史首位的億萬富翁石油大亨洛克斐勒的家庭也是相當極端。他的父親是相當精明狡猾的商人,曾經說過這樣的說話「我一有機會就騙我兒子。我要他們精明點。」可是他的母親卻是虔誠的浸信會教徒,所以他也接受了傳統的宗教家庭教育。
也很難說這種完全違反了常識的家庭教育對於洛克斐勒一生有甚麼的影響。旅行民族會著重家庭教育或者自幼就需要幫父母做生意我也明白。現代大多數的家庭教育也只不過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或者完全不教。像是洛克斐勒根本就是大雜燴。
很少人會在意家庭教育。正常,因為家庭教育很麻煩。除了類似遊牧的旅行民族和信仰家庭之外,也很少會重視這一類的教育。音樂世家或者富翁大家族也只是佔少數。
不過這些都是多餘。如果教育可以教好,那麼世界上就會有很多一模一樣的機械人。貝多芬永遠不是莫札特,因為年代不斷改變。教育這種東西也是這樣這樣。就算同一種教育方法,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教育模式和人類。
就算不樂意,教育也不斷改變。不過大改變就不可能,等上一百年也實在是太久。
經歷香港的教育,就知道並不存在甚麼任何理想的教育。這點對於我們而言是常識。要形容香港的教育並不是玫瑰色彩,單純是黑色。以前習慣當中而不會覺得香港教育真的如此扭曲和黑暗,到了長大之後卻發現自己就連一點幻想和想像的空間也沒有。現實並不是灰色,而是黑色一片。我們早就認清這個殘酷的現實。
香港的教育制度改革了幾十年,考試制度無疑簡單了,也比起以前那套讀多一年書考少一年試。可是人類眼神卻比起以前更加暗淡。考試易左競爭大左,再加上我就是接近千禧龍年代出生。
不過這些都與我無關。本來我就很早放棄競爭大學的遊戲。單純是能力不足,心裏知道自己個底到了那個地步。再加上我踏入青春期,除了應付考試之外,我還要應付那個無論心智不成熟以及心理多變的我。成長期也足以令我有排忙,也很難真的將所有精力集中在考試身上。
據說人類到了中七的年歲之後,思想才稍為成熟。人愈大自制能力就愈高,或者這單純是香港人的特色。我們從小說是這樣教育。
香港是相當畸形的城市。一方面是中國的領土,另一方面卻是極度西化的城市,幾乎是整個亞洲大陸最為接近西方文明的地方。自由民主、人權、司法獨立這些全部都是香港的核心價值。
一方面我們要學習鴉片戰爭,另一方面我們就要認識西方的歷史。引用名人的名言在大人的社會會被視為弱智,另一方面中文寫作考試卻需要不斷引用名人名言。學校既教創世論又要必修進化論,到底學校想提倡哪一個理論。
香港教育既混亂又矛盾。選擇合適的道路就好。對於某件事情不經思考,深信不疑永遠都是愚蠢。然後經過漫長極度痛苦獨自思考的過程,還是會被騙。或者只有知道自己被騙才是人生最為輕鬆的階段。不,人類只會不斷思考的生物。思考如何被騙,然後下一次還是被騙。
留言
發佈留言